只是用手机看了个网页,没多久自己的手机号码就成了各种骚扰电话的目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都是“手机访客营销”黑色产业链在捣鬼,其利用运营商系统漏洞,非法获取公民手机号,再将信息转卖,用作所谓的“精准营销”。
用手机上网看几条新闻,下线之后没过几分钟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就不请自来,网友对此早已不胜其烦。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就在自己漫不经心刷着手机屏幕的时候,一条新型贩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已经在身边悄然启动。
据统计,2016年到2017年我国有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现状
用手机看网页也能泄露个人信息
昨天,邓女士的手机被推送一条新闻,她好奇点开浏览了一番,随后就关闭了。但是很快,二手车广告短信就率先“叮”的一声飞进了手机,随后各种骚扰电话纷至沓来,银行贷款、英语培训、推销海景房、推销保健品等等五花八门。“骚扰电话多得都标记不过来,每天都能接到好几个!”邓女士抱怨道。据悉,从2016年起,有多位网民在网上爆料手机号码、QQ号码等隐私信息泄漏:“我在手机上搜索、浏览网页,很快就接到了网站客服人员的推销电话,我没有注册也没有登录,对方却精确地说出了我在什么时间、用了什么关键词、打开了哪个网站。”
对此,大多数推销员对用户的回答都是“手机号码是搜索网站提供的”。而实际情况是,黑产利用运营商系统漏洞,非法获取公民手机号,将信息转卖给医疗、教育培训、金融等机构用作所谓的“精准营销”。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这些机构从二级代理手中按月或按年购买此服务后,将“手机访客营销平台”提供的恶意代码嵌入到网页中,当用户点击网页时,他们就可以在后台账户上看到用户的手机号、手机型号、搜索的关键词等各种信息,并雇佣电话客服,对访客进行精准的电话营销,从而让众多网民不得不承受着这些骚扰。
资料显示,2016年到2017年我国有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另有数据显示,国内“网络黑产”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调查
“手机访客营销”团伙年收入上亿
今年6月“海淀网友”小张在看到网上“提供手机号抓取服务,详情请添加QQ好友私聊”的信息。按照对方QQ的提示,好奇的小张注册了该网站的会员,并免费试用抓取代码三天。经过自己之前建的小网站测试,发现这项“服务”能够在手机用户浏览过后,抓取到手机号、型号等信息。
小张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曾经浏览网页后收到的莫名网络电话,竟然都是黑产从业人员一手“策划”的。如果不是好奇心驱动,小张可能永远不会发现,这种手机访客营销?“服务”竟然已经形成了黑产工具制作、多层级销售代理、黑产工具购买者的O2O式的成熟产业链,而背后的利益规模巨大,按照每个网站年会员费8000元计,每年黑产团伙的收入就超过3亿元。
根据小张的举报,海淀分局网安大队和百度安全技术人员侦查发现,目前,抓取访客手机号已经形成了完整利益链条和黑色产业链,黑产从业者分工明确,覆盖全国大多数省份,每天危害数百万网民的个人隐私。
据介绍,“手机访客营销”黑产有着严格的等级分工。数据泄露源头为运营商手机号返回接口,访客手机号窃取的技术服务提供者根据接口开发出“手机访客营销”平台,并将此类平台销售给一级代理,一级代理负责将服务平台出售给大量的二级代理,二级代理进行手机访客营销业务的分销。
打击
“手机访客营销”黑产窝点被端
百度安全统计发现,大约4万个站点存在类似的情况,涉及数百万网民的隐私数据。为此,百度安全与公安机关联合展开“滤网行动”,组成专案组共同参与侦查此案。据悉,专案组历时2个月深入全国18个地市开展落地核查工作,破获了这起国内首例新型侵犯用户个人隐私黑产团伙——“手机访客营销”黑产,初步抓获了26家涉案网站及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查获公民信息100余万条。案件破获后,犯罪嫌疑人梁某等33人对“抓取访客手机号行为”供认不讳。目前他们都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同步展开专项打击,用AI技术围剿黑产。百度安全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非法网页检测,先后开展了5次针对性黑产对抗,3个月内打掉了多个存在这类黑产行为的网站,网民点击到恶意网站的数量减少99.33%。
据悉,除了此次“滤网行动”,近两年百度对黑产重锤封杀。2016年7月,抓获DDoS攻击黑产团伙;2016年8月,研发“天网算法”针对性打击窃取用户隐私黑产;2016年9月,抓获撞库和撞库工具制作者,破获黑产链条;2017年上半年,风险词黑名单拦截有害信息1.7亿次;2017年上半年,“护苗2017”清理色情信息超过2200万条;2017年10月,配合公安机关抓获伪基站全部产业链黑产团伙。
观点
移动安全保护要向全产业链联动
值得警惕的是,信息贩卖产业化还为手机诈骗犯罪提供了滋生土壤。随着近年来各类移动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与互联网热点事件的层出不穷,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众多行骗的机会,比如现金贷陷阱,或者伪造共享单车退款进行诈骗。对此姚彤认为:“当前诈骗电话与短信持续猖狂,花样不断翻新,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安全的技术升级不可或缺。”